新一轮招生即将开始,近日前来市姚北实验学校咨询入学的家长和学习交流的各地同行络绎不绝。这所地处姚北新城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农村学校,创办5年多来,在宁波市名校长吴建岳的带领下,2100多名师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不仅教育质量全面提升,而且在国学教育、青春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食堂管理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学校已从20个教学班扩大到47个,拥有70多项省市级荣誉,跨进了我市义务教育段一流学校的大门。敢于“做梦”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吴建岳是土生土长的姚北人,1979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就怀揣着一个梦想:“我是农民的儿子,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了这个梦想,在34年的教育生涯中,他不懈努力,不断进取,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均衡的理念,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 1998年,吴建岳接任历山中学校长时,教师工作懈怠,教学质量处于下滑期。他决心扭转这一局面,深入调查研究,剖析问题根源,从严格管理制度入手,狠抓教师凝聚力。没几年,学校声誉鹊起。吴建岳和老师们摸索出的以“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为核心的“三全”管理模式在全市推广;创建的“导师制”管理模式,受到宁波市教育局的肯定与推广。 2008年,全市第一所九年制公办学校———姚北实验学校在朗霞街道建成,吴建岳被委以重任,出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这所投资近8000万元的新学校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但教师主要来自拆并掉的3所村级小学和新分配的大学毕业生,平均年龄27.8岁,没有学科带头人,没有教学领头雁,真可谓“硬件硬,软件软”。 “虽然学校地处农村,教师队伍年轻,生源薄弱,但我从一开始就想把学校打造成精品。”在困难面前,吴建岳踌躇满志。经过多方论证,他带领教师制订了明确而具体的三年发展规划,绘就了理想中的教育蓝图———以“乐学力行,自强不息”为校风,以“珍惜今天、面向未来”为校训,秉持“多一个标准,就多一批好学生”的办学理念,以“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搭建七彩舞台”为价值追求,大步推进德育创新和教学改革,促使学生阳光、健康、快乐地成长,力争在第一个三年内将学校打造成为余姚一流,并在宁波市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化学校。 梦想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要求别人做到的事,吴建岳自己首先要做到。这位年过半百的校长,总是早出晚归,以校为家,尽心尽职地打理着学校的一切。学校办公室主任邹丽丹说:“吴校长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就连每周工作计划、活动方案等,都要认真审阅,仔细校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潜移默化的人格影响,让老师们也都养成了做事认真规范、追求精细的习惯。”勇于“追梦”让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发展空间 “论个人,我们的老师是无法与城区学校那些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相比的。”但吴建岳坚信,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快速提升、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为实现学校的硬件、软件同步发展,吴建岳带领全体教师积极探索以“敬业、合作、创新”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德育创新”与“教学改革”两条腿走路,打造适合学校发展的教育模式。 针对年轻教师热情有余、经验不足的现状,吴建岳把以高效的师资培训作为首要选择。2008年开学前,就组织全体教师到浙江教育学院开展专业培训,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引领教师,以高起点高目标改变教师思维习惯。短短几年,学校采用全面铺开与专题深化、全员培训与分层培训、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先后邀请魏书生、周萌昌等几十位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学者、名校长作报告,开设各类专业讲座60余次。 2009年,吴建岳提出在初中数学、科学、社会三门学科率先尝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导学稿”教学方式。2012年,全面实施“学友互助”高效课堂模式,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获。随后,陆续出台“电子集体备课”、“高效课堂模式”、“作业有效整合”、“学生错题积累”等一系列减负提质的创新措施,让“轻负高质”从梦想变成现实。 教学改革让教研组、备课组、年级部、办公室等团队文化应运而生,“敬业、合作、创新”精神的教师文化在老师们心中深深扎根。同时,课堂结构也悄悄发生了改变。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一言堂”被“师友互助”学习模式取代,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了施展的平台与保障,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学生,吴建岳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创新的德育机制,完善的后勤保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纯净的蓝天。学校坚持以国学教育为特色,用古典文化的精髓滋养现代学生的灵魂,让他们在认识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种下“仁爱、守信、自立、博学、孝顺”的种子。学校开展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德育改革,由传统的班级管理走向现代化的班级建设,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发展。学校通过布置青春健康长廊、建立青春阳光屋和心理咨询室、创建“青柠檬乐园”网站、开设青春健康课程等,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增强自我认识,解决成长的烦恼。 令吴建岳自豪的是:“我当校长的学校食堂都是学校办的,从不让外人承包。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要确保他们吃饱吃好,必须讲究安全、卫生、有营养。”该校食堂全面落实“五常法”管理制度,创新“色标”管理,建设“透明厨房”、“阳光食堂”,从创办起一直被评为市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A级单位、省食品卫生等级A级单位,并跻身“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勤于“圆梦”让师生发展成就执着教育梦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关键是如何使它发光。”吴建岳说,“苏格拉底的这句话一直鼓舞着我用自己的激情和智慧去点燃教师,真爱学生,让每一位教师提升自身的价值,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让学校真正成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桥梁。”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吴建岳积极创新教师考核制度。在学科教学方面,学校不支持“单打独斗”,因此评价时不拿教师与教师比,而是拿备课组与备课组比,教研组与教研组比,办公室与办公室比,年级部与年级部比。正是这种按团队奖励的机制,让教师们不再计较个人得失,真正把自己融入到了集体当中。赵圆圆大学刚毕业,三尺讲台还未站稳,学校就安排她去宁波上公开课,她因压力过大而偷偷掉过眼泪。后来,在整个教研团队的支持下,她终于自信地站在宁波公开课的讲台上,获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赵圆圆不无感激地说:“学校给了我那么多听课上课的机会,让我在磨练中迅速成长。” 在“敬业、合作、创新”教师文化的引领下,教师们得到了快速成长。有8年教龄的吕培老师在调入姚北实验学校前,从没上过一次大型公开课,而今在一年之内连上3次公开课。在市教育局组织的论文案例评比、教学技能比武、教坛新秀评比中,姚北实验学校教师的获奖人数和获奖档次都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在刚刚结束的市初中教坛新秀评比中,该校9位老师进入决赛,其中6人获一等奖。 吴建岳欣喜地说:“过去,我校教师聆听专家的讲座,到外面取经学习;如今,云南、江苏以及省内舟山、绍兴、台州等地的诸多兄弟学校来我校考察学习,我校年轻教师走上讲坛作讲座,分享各种教学经验……这在过去,从来不敢想象。” “多一个标准,就多一批好学生”。吴建岳结合学校文化建设,摒弃了传统的以分数为主要衡量标准的狭隘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设立“守纪之星”、“勤学之星”、“孝敬之星”、“礼仪之星”、“诚信之星”、“环保之星”等多个单项先进,表彰某一方面较为突出的学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学校还开设体育节、艺术节、英语节、科技节、读书节,让“故事大王”、“阅读之星”、“体育健将”、“英语达人”、“十佳歌手”等在各自的活跃领域找到了归属、快乐与自信,得到了个性特长的发挥与提升,为学习注入了鲜活的能量与强劲的动力。 自2008年创办以来,学校先后荣膺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实验学校、教育部“新经典诵读实验研究”实验学校、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实训基地、宁波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宁波市文明单位等70多项荣誉,连续5年被评为市先进学校。吴建岳本人也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提升。2012年,他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同年8月,作为宁波市唯一一所学校的校长,在省教育厅的“减负”视频会议上介绍经验。2013年9月,他被评为宁波市第五批名校长。此外,他还经常应邀到兄弟学校作教育讲座,传播自己的办学思想、教育智慧…… “作为一名校长,当看到学生因为学到新知识露出朴实的笑容时,我是满足的;当看到年轻教师在各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时,我是幸福的。我身后有强大的姚北人支持着我,鼓舞着我。我想继续在农村教育之路上求索,实现我的教育理想。”吴建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