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先进人物 >> 正文 | |||||
高桂锋:80后“传奇高手” | |||||
发布日期:2014/10/22 14:16:08
|
|||||
■ 殷若愚 他出生于80年代初,自1998年开始,十数个春夏秋冬的坚守,他用敬业与奉献为枯燥单调的质检工作划出青春的风采。。 他一身的荣光:华电集团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他用执着与拼搏留下四年间连夺三项重大比赛金奖的传奇;用智慧与激情带领团队打造出“高桂锋煤样制备法”在集团内广为推广。 高桂锋这三个字,已经超出了名字的含义,成为了扬电的骄傲,华电的自豪。 这是高桂锋五年前那个秋夜的心语:现在是凌晨两点,我还在实验室里训练手上功夫,记不清多少次颠动手中的角匙了,只觉得伴随了我27年的手臂不听使唤,酸胀、麻木,每举起一次,都要咬牙坚持。我现在只能有一个念头,挑战自我,超越极限! 这是高桂锋在苦练江苏省电力行业燃料化验员技能竞赛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徒手用角匙精确颠出煤样的重量。参与此次大赛的选手,是江苏各发电企业精英中的精英,高手中的高手,不少老将的从业资历比他的年龄还长,要在群雄角逐中稳操胜券,唯一的办法就是付出比常人多出百倍的苦练,苦练到千分之一的精度,苦练到肉眼很难看出的微粒的精度。 于是,刚刚涉及化验工作的高桂锋开始了三个月的魔鬼式训练。他每天都把自己关在实验室,不断地用手指颠角匙柄,1克煤粉需要多大的力,0.5、0.1克需要多大的力,每天上千次练下来,手麻木得连筷子都拿不住。经过三个月上万次的训练,高桂锋竟然练出了“颠勺功”绝技:手指颠一下角匙柄,需要多少重量的煤粉就能颠多少,精确到千分之一克的惊人水准,比一粒唾沫星儿还轻。 要说高桂锋的学历,一般:徐州电力技工学校毕业;要说高桂锋的资历,很一般:从事燃料质检才五年时间;要说高桂锋从事燃料化验的经历,更一般,才短短9个月。2008年9月,当他接到一份全国电力行业燃料化验员技能大赛的通知时,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这是一项国家级最高规格的专业大赛,高深的化学原理,浩繁的国标条文,复杂的计算公式,对于普通学历的燃料化验新手高桂锋来说,即使考试合格都不容易,更不用说大赛中的高端操作比拼了。 在他犹豫时,一位扬电公司领导跟他讲了这样一段话:这是一场心智的攀岩,你的身前有许多不可能登临的险关,但你的身后有扬电一千多名员工助阵,相信自己,决定胜负的是信念。事实证明,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华电文化,扬电精神赋予他舍我其谁的豪情,巅峰对决,他领略到了险峰之上的无限风光。他在当天的日记上写道:“相信自己,你就比奇峰还高!” 他一发而不可收,连续获得江苏省电力行业技术能手、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成为了名符其实的高手。成功了,有名了,可他并没有离开最基层最普通的燃料质检岗位,他始终在思考这样一个课题:在中国火电难以摆脱连续亏损的困境中,燃煤质检的技术创新怎样才能创出经济价值,创出生产效益呢?在历经两年呕心沥血的探索钻研下,他以自己非凡的成果赢得这样一个殊荣:“平民专家。” 高桂锋这样说过:“作为国企员工,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在他为国家,为集体创造出最大价值时才能实现。”2009年,燃煤质检新国标正式实施,但如何操作,没有细则可以遵循,因此,出入差异造成的损失无法避免。怀揣国企员工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高桂锋带着他的研究小组打响了一场令专家与同行赞赏的攻关战役,他撰写的万字操作法达到了国家教科书的标准,他创作的“十二句诀”易记实用,一学就会,他编写的电视教学片生动形象、全面准确。2010年,“高桂锋煤样制备法”被江苏省总工会、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评定为江苏省“十大操作法”,成为了江苏省燃煤质检教科书。全国电力行业燃料质检专家吴锁贞这样评价他:“一位普通员工干成了专家们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一件科普大事。” 如今的他仍然在燃料质检第一线为践行华电“创造更大经济、社会、人文价值”的使命默默奋斗着,为实现新的青春梦想坚守着忠诚与信念。高桂锋,他用一位80后青年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勤奋向上,但必须怀揣高远理想;每个人都能拥有理想,但必须认准坚定的方向;每个人都能认定方向,但必须钟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岗位。 刊载于2014年9月22日《企业党建参考报》第639期 |
|||||
本信息共浏览:1259 次 [ 打印文本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