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细声细气的江成龙,却是一个十足的硬汉子,他曾三次进入西藏,并且每次一待就是大半年。昨天,刚在三七市一家公司找到工作的他,向记者说起了进藏的感受,言语之间,充满自豪。 出生于山东菏泽的江成龙,几年前在青岛大学毕业后,凭着大学里所学的德语专业知识,顺利在宁波一家德资企业找到了德语翻译的工作。喜欢旅游的他,2008年考出了导游证,在宁波市导游服务中心做兼职导游。周一至周五在单位上班,双休日或节假日则带团旅游,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新婚不久首次进藏 2012年2月,新婚不久的江成龙接到宁波导游服务中心的指派,要他去西藏做德语导游。去还是不去?江成龙十分纠结。一方面,本来的工作待遇优厚,新婚的妻子也割舍不下。另一方面,到西藏体验生活一直是他的一个梦想。 “工作可以重新找,但是援藏的机会却只有这一次,放弃就等于错失一段弥足珍贵的人生经历。”江成龙决定前往。 2012年4月12日,江成龙同其他38名援藏导游一起,在国旗下庄严宣誓后,踏上了援藏之路。 进藏半个月后,高原反应慢慢消失,还没来得及缓口气,江成龙便迎来了第一个德国旅行团。这批德国客人年纪都较大,江成龙像对待长辈一样关心他们。每天早上,他提前一个小时到达游客所住的酒店;晚上回到住所后,则认真查阅资料,准备第二天的行程,天天到晚上11时许才睡觉。流利的德语、认真的态度,使江成龙进藏后第一次带团就受到好评。开局顺利,江成龙对自己更有信心了,工作劲头也更足了。 转眼到了当年11月,由于气候关系,援藏导游完成了工作任务,江成龙回到了宁波。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他的皮肤变得黝黑,有朋友第一眼都没认出他。
江成龙本以为在西藏的工作彻底结束了,但到了第二年年初,浙江省旅游局再次和他商量,让他再去援藏一年。于是,江成龙第二次踏上了西藏之路。 2013年年底,结束第二次援藏任务的江成龙和宁波一家中德合资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并准备来年春天去德国培训一个月。但是,2014年年初,旅游部门第三次找到他,他又义无反顾地上路了。直到当年11月,江成龙才结束了第三次援藏工作,回到了宁波。 说起神秘的西藏,许多人都心向往之而不敢成行,甚至不少去过的人,也会对高原反应心有余悸。而对于导游来说,困难会更多更大。江成龙坦言:援藏之路的确充满艰辛。 西藏各景点间距离比较远,经常要坐上一天的车。最难的是去爬珠峰,去大本营看日出日落。从日喀则到珠峰,早上7时出发,抵达目的地一般已是黄昏。在一天的行程中,有6个多小时行进在颠簸的盘山路上,十分辛苦。 有一次,江成龙带团去珠峰,因为床位紧张,他和司机就在车上睡了一晚。那时虽是九月,但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上已是寒气逼人。那一晚,他穿着羽绒服,盖着从藏民家里借来的棉被,瑟瑟发抖,一夜无眠。游客的微笑是最好的褒奖 “旅途中,游客患病是常有的事,这时候,你只能强忍不适照顾他们,自己吃不上饭、睡不好觉也没办法。”江成龙回忆,首次进藏带团,一名老年游客因为感冒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江成龙马上把她送到拉萨的医院就诊。他一面与医护人员沟通,一面还要安慰老人及心急如焚的家人。那几天,他白天带团,晚上跑到医院陪伴老人,困了就在椅子上打个盹。在医生的精心治疗和小江的悉心陪护下,老人终得康复。 在带团中,江成龙严格要求自己,抽时间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西藏旅游的专家:“客人去一次西藏不容易,一定要给他们最好的讲解和服务。” 因为西藏的德语导游特别少,所以江成龙很多时候都是连轴转。他说,每当一次次看到客人满意的微笑,收到一封封表扬信的时候,就会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由于江成龙的出色表现,他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援藏导游员西藏自治区优秀个人”。“以后如果需要,我会再去援藏。”与妻子一起住在丈亭的江成龙,已经对援藏有了充足的思想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