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党建新闻   党建动态 |   宣统在线    理论学苑    宣传动态    文章发表  交流发言    各类总结   企业党校    | 颐和公益  
  齐奋科技    党建   活动   会议  | 企业权益保护 | 安全生产    安全信息    |图片新闻    |企业文化    | 先进人物   |家协党建   |综合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 >> 正文  
宁波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诺贝尔医学奖
发布日期:2015/10/6 9:18:56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5日中午11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聪大村荣获了该奖项。此次奖项由三人共同获得。

  屠呦呦,女,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祖籍宁波鄞县(今宁波鄞州区),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

  另两位获奖者美国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聪大村发明了一种新药阿维菌素(Avermectin),这种药物的衍生品已经极大地帮助降低了盘尾丝虫病以及淋巴丝虫病的发生率,并且已经显示出对其他类型寄生虫感染的有效性。

  此前,2011年,屠呦呦在美国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奖——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她离诺贝尔奖只有一步之遥!彼时,这也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而今天——2015年10月5日,在国庆黄金周进入尾声时,这位值得尊敬的宁波人给宁波带来莫大的荣光!

  值得一提的是,拉斯克奖一直被视为“美国的诺贝尔奖”,或者是诺贝尔奖“风向标”。此前,拉斯克奖得主中有80人获诺贝尔奖。

  鹿鸣之声响彻世界

  屠呦呦,宁波人,今年85岁,是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终身研究员。这个名字听上去十分奇特的女科学家,被称为“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的发明者之一。

  1930年,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父亲摘引《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呦呦,意为鹿鸣之声。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选择了一个在当时比较冷门的专业——生物药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的中药研究所工作。由于屠呦呦的专业属于西医,中药所送她到中医学习班,用两年半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中医药。那时,屠呦呦自己也不曾想到,她的这些中西医相结合的学习背景,为她数年后发现青蒿素打下重要的基础。

  一株小草解决了世界难题

  青蒿素的发现始于半个世纪前的抗疟疾药物研发“五二三”项目,我国在1967年5月23日启动全国范围内的抗疟新药研发。

  1969年1月,中医研究院任命屠呦呦为科研组长,参加“五二三”项目。屠呦呦系统地整理了历代医籍,还四处走访老中医。她专门整理出了一本《抗疟单验方集》,包含640多种草药,其中就有后来提炼出青蒿素的青蒿。不过,在第一轮的药物筛选和实验中,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只有68%,还不及胡椒有效果。在第二轮的药物筛选和实验中,青蒿的抗疟效果一度甚至只有12%。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青蒿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青蒿在中国民间又称为臭蒿和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南北方都很常见。古代多部中医药典都有关于青蒿可以治疗疟疾的记载,很多地方老百姓的土药方也都用青蒿来对抗疟疾,并且收效显著。

  为什么在实验室里青蒿的提取物不能很有效地抑制疟疾呢?屠呦呦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细细翻查。有一天,她从东晋葛洪“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几句话中得到启发,为什么这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原来用的是青蒿鲜汁!“温度!这两者的差别是温度!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就被破坏掉了。”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她在60摄氏度下制取青蒿提取物。1971年10月4日,第191号样品,屠呦呦在实验室里,观察到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1972年3月8日,“五二三”项目在南京召开工作会议,屠呦呦报告了实验结果,引起了与会者的重视。此后,所有科研人员都把目光转向青蒿这株小草。传统中药青蒿有两个品种,一个学名为植物黄花蒿,是中国南方的叫法;一个叫植物青蒿,是北方的称呼。1973年,云南地区青蒿结晶物的抗疟功效得到证实后,“五二三”办公室决定将青蒿结晶物命名为青蒿素,把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新药进行研发。可以说,屠呦呦对青蒿的研究和发现,是青蒿素得以诞生的关键因素。

  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成果先后斩获诸多大奖。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发明奖。1982年屠呦呦出席全国技术奖励大会,领取发明奖章和证书。1984年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被中华医学会等评为“建国35年以来20项重大医药科技成果”之一。

  有遗憾也很欣慰

  从1977年开始,中国陆续通过论文向世界公布了青蒿素的整个发明过程和化学结构。那个时候,大家没有知识产权的意识,因此失去了青蒿素的知识产权。此后,这项由中国人发明的重要医药成果传遍世界各地,被西方各国竞相仿制,并被抢先占领市场。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在国际学术界已经广为人知。但关于屠呦呦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却争议不断。这么多年,她曾几次被提名院士,但始终没有当选。但几十年后的今天,这项伟大的发明仍然造福着全球几亿人,并得到人们的重新审视和尊重,这也许是最让屠呦呦感到欣慰的。

  获奖荣誉:

  2011年:葛兰素史克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1年: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

  2011年:中国中医科学院杰出贡献奖

  2012年:中国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

  2015年:哈佛大学医学院华伦·阿尔波特奖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来源:中国宁波网 编辑:张瀚之)


本信息共浏览:427 次 [ 打印文本 ]
 相关评论 0
 请您评论
Copyright 2010-2012 qiguomi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电话:13858206598  传真:  QQ:385748968  电子邮箱:qiguomin1957@126.com
地址:浙江省余姚市城下路19-2号   网站备案号:浙55000987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