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图片 >> 正文 | |||||
“医路童行”儿童生长发育行为健康儿科学术论坛在余姚召开 | |||||
发布日期:2019/5/28 14:12:21
|
|||||
浙·沪·川儿科大咖共聚余姚 共享儿科疾病康复新进展 ——“医路童行”儿童生长发育行为健康儿科学术论坛在余姚召开
2019年5月26日,由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主办,杭州博爱医院、余姚市第三人民医院、余姚市小强便民家政志愿者服务队、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医路童行”公益基金承办的“医路童行”儿童生长发育行为健康儿科学术论坛暨大型儿科专家义诊活动在余姚市第三人民医院隆重举行,来自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杭州市儿童医院、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西南儿童医院、余姚市第三人民医院等数名儿科大咖,以及近200名儿科医生、儿童家长和数十位媒体记者共聚一堂,只为关注儿童生长发育行为健康领域的技术新进展,也为余姚市的特殊儿童健康带来了康复新福音和新希望。 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执行长于浤翔、余姚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裘江瑜、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医路童行”公益基金管委会会长、杭州博爱医院院长陈三金等领导出席活动并致辞。
浙沪川儿科大咖分享儿科疾病康复主题 “医教一体”多学科综合治疗效果凸显 随着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儿童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智力障碍等儿童行为发育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已成为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时代病。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3亿多儿童中,约有2500万儿童患有儿童特殊疾病,特别是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智力障碍等,患病率达8%左右。然而在儿童发育行为医疗服务方面却存在着巨大缺口,社会对儿童特殊疾病认知度低,家长很容易忽视这些儿童健康问题;同时,优质儿科优质医疗资源短缺、不均衡,儿科医生少且流失严重等问题,影响了患儿的就诊体验和诊疗选择。缺少专业性儿童疑难特殊疾病公益组织,使我国在儿童特殊疾病的科学知识普及、医疗救助领域困在较大的空白领域。因此,“医路童行”儿童生长发育行为健康儿科学术论坛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之下隆重召开,显得尤为必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次儿科学术论坛中,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教授李珊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小儿科主任张勤、浙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科室主任王远照、杭州市儿童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王珊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刘晓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王朴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物理治疗博士、成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徐磊博士、余姚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裘江瑜、心身障碍科张仪倡主任等与会嘉宾,分别围绕儿童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小儿神经、内分泌等儿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议题,从中医、西医、康复等多学科角度出发,结合多个临床研究案例带来了精彩的主题分享。学术会议上,与会专家一致表示:目前关于多动、抽动症等儿童慢性病的治疗,多学科结合是必然趋势;对于杭州博爱医院倡导的医教一体,中医、西医、心理、特教、康复、家庭教育多学科介入的治疗模式,与会专家亦表示了高度肯定。
大型专家义诊受到余姚儿童家长欢迎 “医路童行”助力推进儿童健康事业发展 为切实解决余姚市特殊儿童求医问诊的需求,“医路童行”大型儿科专家义诊在余姚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四楼义诊厅同时进行,活动一开始,义诊厅前就挤满了上百名前来咨询就医的患儿和家长们,闻讯赶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在志愿者的指引下,家长们有序地排队等候专家的诊治。义诊中,儿科专家们认真了解患儿的病情,耐心解答家长们的各种疑问,针对性的为孩子和家长们做专业量表评估,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治疗康复方案建议。义诊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专家们不厌其烦地详细解答每一位家长的疑问,针对小儿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小儿神经、内分泌等各方面健康问题,向家长做了详细的分析,并给予了专业的健康指导,受到了现场家长的一致好评。 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方,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医路童行”公益基金管委会会长、杭州博爱医院院长陈三金表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让每一个儿童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职责。本次“医路童行”儿科学术论坛及儿科专家义诊,有助于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的交流与融合,推动浙江省特殊儿童疾病儿科专业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杭州博爱医院积极一直致力于儿童发育行为、儿童生长发育、心理障碍疾病诊疗,秉承着“康复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的服务理念,用真心、热心、爱心、耐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个患儿,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同时杭州博爱医院也积极投入关爱儿童公益事业中,与国内众多儿童医院、公益机构联合举办多次“医路童行”关爱儿童的公益活动,帮助众多儿童恢复了身心健康、行为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在特殊儿童疾病的预防与诊治上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推进特殊儿童健康事业不断的向前发展!
|
|||||
本信息共浏览:1096 次 [ 打印文本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