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图片 >> 正文 | |||||
宁波市企业权益保护协会举行“助力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企业家维权沙龙 | |||||
发布日期:2024/5/7 12:11:36
|
|||||
为助力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立亲清政商关系,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5月5日下午,宁波市企业权益保护协会在余姚举行“助力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企业家维权沙龙。宁波市企业权益保护协会特聘决策专家、宁波市政府原副市长、市政协原副主席张明华,宁波市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宁波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主任姚红文,余姚市司法局副局长李志业,宁波市律师协会副会长胡力明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宁波市企业权益保护协会会长黄立明携同常务副会长刘艳森,和部分副会长、智库专家、余姚当地的企业家共30余人一起参加了沙龙。活动由副会长兼秘书长崔群烈主持,副秘书长齐国民对与会企业家代表一一作了介绍。 黄立明会长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说,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民营企业的权益保护,浙江省政府专门出台了《浙江省企业权益保护规定》和《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去年浙江省还专门出台并实施了营商环境改革1号工程。在此背景下,协会举办“助力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企业家维权沙龙,显得很有意义。随后,他又向大家简要介绍了宁波市企业权益保护协会的成立背景和发展历程,并分享了协会依托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企业开展维权工作的一些具体生动案例。他说助企纾困,帮助“维权”,是我们协会的根本任务,宁波市企业权益保护协会计划在余姚建立工作站,以服务余姚企业开展维权工作提供方便。本次沙龙活动作为成立工作站的前奏曲,特地邀请余姚的部分企业家进行交流互动,为大家搭建通通信息,吐吐真情,诉诉衷肠、交交朋友,伸伸援手的平台。希望协会能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提供有力支持,发挥有效作用。 宁波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主任姚红文在座谈中向与会企业家介绍了该中心的职能体系和投诉受理情况。她说,宁波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是市委、市政府统筹全市行政执法监督、检察法律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中有关营商环境投诉监督职责的议事协调机构,是全国第一家整合纪委监委、检察院、司法局相关营商环境投诉监督职能的机构。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中心致力于当好企业健康发展“老娘舅”,助力法治政府和服务效能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她通过几个典型案例的分享,提醒企业家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宁波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在2021年成立以后,在各县区都设立了营商环境直通站,包括在宁波市企业权益保护协会也设立了投诉直通站,大家可以通过这些站点来反映问题,更主要的是进行防范,多了解一些案例情形,加强自我的法治安全意识。 在随后的互动交流中,余姚通用机器厂厂长陈六宝、宁波金源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元成、宁波大叶园林设备有限公司副总裁阮金侠、余姚市惟德康养中心院长谢丽红、宁波鸿轩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林、余姚阳明观堂酒店董事长毛利英、余姚欣农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翁巧琴等企业家对宁波市企业权益保护协会为民营企业维权工作所做出的努力表示由衷的赞赏,对协会会长班子尽心尽力的付出表示感动。
余姚市市场监管局原局长蒋荻波,余姚市总工会原主席、余姚市女企业家协会原会长郭玲娜等老同志也认为,企业家们参加的各种协会往往有很多,但像宁波市企业权益保护协会尽心尽力为民营企业奉献出力、能办实事的协会就不多了,他们对此也感到特别的认同。与会的企业家们纷纷发言,各自介绍了企业的发展情况,诉说曾经遇到的各类维权困惑,并当场与协会的专家、律师们共同探讨,深度交流,现场氛围热烈,收获满满。 协会特聘决策专家、宁波市政府原副市长、市政协原副主席张明华说,宁波市企业权益保护协会成立时间虽然不长,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事,开展的活动主题多样且富有意义,发挥了协会作为桥梁纽带的积极作用,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他表示一个好的协会,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是知名度,不仅仅是通过宣传,而是要一桩桩一件件做的事,对社会履职发挥了作用,知名度才会高。第二个是辨识度,主题要突出,每个协会章程里都有一条要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像这个协会是专门开展维权工作,建立了相应的律师、会计师、税务师、资信评估师、品牌管理师、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专家等服务团队,还有高校专家学者研究理论方面的内容,这个辨识度就很明显。第三个就是会员的满意度,能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同,愿意积极参加协会的活动。第四个是协会跟政府部门沟通的便捷度。宁波市企业权益保护协会与公、检、法、司和仲裁、市场监管、税务、环保等部门都建立了常态化的协作机制,便捷的沟通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来服务。近期,协会又与宁波各大医院建立协作关系,来尽量保障企业家的身体健康权益,这也是很有意义的事。 张明华最后说,今天沙龙活动的主题是“助力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很多企业碰到的权益问题走到了司法程序,这时的维权难度就会很大,协会虽然尽力的在协调和化解,但不是说维权效果一定能起到,有时只能是助力。我们通过普法教育等方方面面做一些前置的工作,从源头方向解决问题,最好的是企业家们自己要树立较强的法律意识,这才是权益保障更有效的形式。 会后部分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齐国民、郑卓越 2024年5月5日 |
|||||
本信息共浏览:341 次 [ 打印文本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