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动态 >> 正文 | |||||
凝心铸魂强根基 聚智赋能显担当 | |||||
发布日期:2025/7/28 12:50:52
|
|||||
记者 曹婷婷
二十年风雨兼程,二十载春华秋实。 余姚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以下简称“市知联会”)是由市党外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自愿组成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联谊性、知识性和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下设25个分会,会员总数600余人。 自2005年7月成立以来,市知联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中共余姚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宁波、余姚两级市委统战部的关心指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凝心铸魂、汇智聚力、服务社会,为余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知”动力。 筑牢思想根基 政治引领展现新高度 思想政治工作是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市知联会牢牢把握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深刻领会、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围绕“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市之大事”,系统实施“之江同心·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专题开展“共学二十大·同走共富路”活动,持续开展专题学习、教育培训、主题研学等学习实践活动,引导成员在深化内化转化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筑牢“四个意识”、淬炼“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熔铸与党同心同行的思想主心骨。 聚焦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市知联会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共话“四个自信”和爱国奋斗系列宣讲活动,举办“寄语红色百年·共谱奋斗新篇”党外知识分子风采摄影展、党外知识分子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同心学堂”,依托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王阳明故居、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等丰富的资源,精心组织各类主题研学、市情考察、传统教育等实践活动,以脚步丈量国情民情,用实绩印证制度伟力。 健全“常态化教育+场景化浸润”长效机制,创新打造“同心阵地”等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实践阵地,深度整合党外人士活动中心政治引领主阵地功能、无党派人士联络中心桥梁纽带枢纽功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教育基地价值培塑功能,持续释放党外知识分子创新实践平台的乘数效应。 聚焦中心大局 建言资政实现新突破 胸怀“国之大者”,情系“市之要情”。 20年来,市知联会始终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独特优势,将服务中心大局作为履职尽责的主攻方向,通过察实情、听民意、聚众智,有效驱动智力潜能转化为强劲发展动能。 在关系余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重要规划、重点项目及民生实事推进过程中,广大会员聚焦科技创新、产业集群、营商环境优化、共同富裕、平安法治建设等重点领域,灵活运用民主协商、对口联系、专题调研等形式,积极发声、理性建言、务实协商,展现担当。多项真知灼见被党委、政府采纳。特别是在“两会”上,会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改革发展堵点、民生关切热点,累计提交显温度、见深度、抒民意、念民生的议案提案800余件。 为进一步提升建言献策水平,市知联会创新实行调研课题负责制,制度化常态化组织广大会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通过持续开展现场辅导文稿、优秀经验分享等专题培训和主题沙龙活动,不断提升调研能力与水平。20年来,累计形成剖析精准、对策务实的调研报告近200篇,部分调研成果获得中央、省、市主要领导重要批示。 围绕重大决策部署落实、重点项目推进及民生实事办理等工作,会员中的无党派人士还积极履行民主监督职能,认真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工作,促进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切实发挥了民主监督的独特作用。 倾情服务社会 同心品牌彰显新担当 提供专业法律咨询820件次,成功助力群众获得法律援助28起;连续10余年开展“送医下乡”,惠及群众4000余人次;开展送教服务活动50余次,服务学生1000余人次;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受益群众达4000余人次……20年来,市知联会以打造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同心·知联”服务品牌为抓手,整合资源、精准发力、锐意创新,系统构建“建基地、创模式、沉力量、活资源、促运行”的工作闭环,全面展现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市知联会情系民生福祉,搭建平台,创立“之江同心·姚助共富”数智服务团,创新实践“团队+基地”服务模式,依据会员专业优势组建5支专家服务队,挂牌成立同心·教育服务基地、同心·医卫服务基地、同心·农林服务基地、同心·法律服务基地和同心·文化服务基地等五大类服务基地,组织会员参与“10+N”统战各界同心志愿服务联盟,深入开展助帮困难群体、助建公益事业、助推新农村建设、助解社会矛盾、助力对口帮扶等志愿服务,与鹿亭乡高山村开展帮扶结对,多年来为助力高山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出谋划策、捐物捐资。 此外,为激活“同心·知联”机制长效动能,近年来,市知联会持续深化校地共建,与省农科院知联会、宁波财经学院知联会、浙江万里学院知联会、宁波工程学院知联会开展校地合作项目,纵深推进项目合作、互访交流、合作培训和人才引育等工作,实现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发展需求精准对接。(下转第3版①) (上接第1版①) 锻造硬核队伍 人才培塑构建新体系 立足新时代统战工作历史方位,市知联会始终将人才培塑作为服务发展大局的战略支点,依托党外代表人士全链条管理服务和综合评价应用,通过实地走访、部门推荐、个人自荐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吸纳党外优秀年轻干部、高层次专业领域领军型人物和参政议政人才,系统加强后备人才挖掘、培育和选用,全面构建“选育管用”闭环体系,实现“培养有目标、推荐有对象、安排有人选”的梯队建设目标。 与此同时,市知联会创新构建教育培养体系,打造“同心讲堂”特色平台,多次举办全市无党派人士及知联会骨干培训班、党外知识分子读书会,同步创新开设“同心·微讲堂”、创办《余姚知联》会刊,形成多维培育载体。 市知联会强化自身建设,健全涵盖学习教育、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会员发展与退出、分会管理等全链条规章制度体系,坚持以章程为核心,强化班子和理事会常态化议事机制,确保高效规范运转。 此外,市知联会深入实施“同心同廉”工程深化行动,统筹推进阵地建设、品牌打造、廉政教育、文化沁润、风尚弘扬、活动实践等举措,持续塑造“清正勤勉、德才兼备”的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形象,为建设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锻造了一支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的党外知识分子先锋队。 廿载芳华铸辉煌,征程万里催奋楫。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点上,市知联会将继续团结带领全市党外知识分子,砥砺前行、开拓创新,以更高站位画好同心圆,以更强担当展现新作为,为余姚建设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县域样板贡献党外知识分子的力量。 |
|||||
本信息共浏览:7 次 [ 打印文本 ] |
|||||
|
|